越界嬉遊 Capriccio Pine Breeze

演奏者:雙簧管. 謝宛臻 Wanchen Hsieh
發行日期:2007年10月 總經銷:風潮唱片 muziU音樂生活誌專題介紹

三年的文化融合 超越古典的宛臻  製作人/ 吳金黛

接手宛臻的製作案時,內心忐忑許久,該如何呈現宛臻的可能性? 幼年在台灣的宛臻,從小在音樂班接受嚴酷競爭力的訓練,一邊又哼唱著當時的校園民歌長大;青少年時在德國成長的她,接受最嚴格而正統的古典音樂雕塑,得過「韓德爾國際雙簧管大賽」首獎。我思索著如何表現宛臻在音樂上的諸多可能性,太通俗的作品無法呈現她的音樂深度,又擔心一不小心把她鎖在古典學院派的框架。

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沉澱思考,我想,不如再多餵她一些東西吧! 我為宛臻安排了一段深度的音樂采風之旅──下山間部落與原住民爺爺奶奶歌舞、和客家老樂手飆樂器、在擠滿老人家的野台戲棚下看北管戲,甚至回到都會的音樂廳聆聽王心心的古老南管樂曲…,就像帶她在台灣多元而豐富的音樂隧道裡走了一遭。

這一遭,專輯製作方向終於成型,這是我的收穫。然而對宛臻來說,歐陸的音樂洗禮之後,再回頭看屬於台灣的「古典音樂」,或許又是另一種衝擊、另一種血濃於水的融合。 於是,三年的時間,我們終於完成這張專輯。 在這張專輯中,聽得見宛臻自信而優雅的詮釋巴哈在巴洛克時代即興、繁複與華麗的作品;讚嘆她從容演奏拉威爾超高難度的炫技曲;還有那些歐陸民謠小曲,也在她的指間流洩出可愛童趣的音符;更甚的是,根據北管曲牌《風入松》編創的新曲,居然還能聽見她使用『很台』的裝飾語彙… 三年完成一張專輯,有點久,但值得。

在我血液裡的永恆追尋  文/ 謝宛臻

表演,其實是追尋一種認同。說這是表演者的宿命也好,至少我還頗樂在其中。

剛去德國時,偶爾會去教堂演出 ,腦海中卻經常浮現小時候過年時,那些熱愛東方文化的外國人穿起長袍馬掛,在電視上模仿說相聲的喜感畫面。「他們也是這樣看待我嗎?」我很擔心在當地人眼中, 我這個跑來歐洲學古典樂器的東方人,看來也是如此滑稽。當時,我年僅十八歲, 有好一陣子不確定學習西洋古典音樂對自己的意義何在,雖然我是如此喜愛它,和它產生共鳴,但是我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呢?可以和西方人媲美嗎?即使心中有許多懷疑,我依然堅持留在異地努力下去,期待異文化進入我的靈魂、我的血液裡。

直到有一天,長久的努力得到了一些成果,我得了很棒的獎,很多人喜歡我的演出,甚至在演出後激動地跑來告訴我,我的詮釋讓他們陶醉得閉上了眼,忘了我是一個外國人…… 這是我要找的答案嗎? 在獲得歐洲當地掌聲的同時,我開始感到心虛起來。

十年來,我在歐洲土地上努力吸收西方文化,受他們的邏輯與美學觀念影響;但是當我被問起台灣的音樂特色時,「妳生長的土地上,那裡的人在唱什麼歌?」我卻支吾其詞不知所以,漸漸的,這些疑問也在我心中留了下來,無法視而不見。因緣巧合之下,認識了風潮團隊這群朋友,他們帶我去聽排灣族、魯凱族的耆老唱歌,帶我看客家八音、南管北管、原舞者排練、追紫斑蝶看櫻花雨…,我突然領悟這些才是我的根源,彷彿重新認識了我的母親。 還記得前年有機會聽胡德夫唱歌,那來自靈魂深層用盡生命的歌唱,讓我忍不住感動掉淚 。原來人的想法、人的修養 、人的心 ,都可以透過音樂傳達出來 。無關乎音樂類型,我相信只要發自內心的真誠歌唱,一定能引起共鳴。 因此我無畏跳脫古典,滿懷期待挑戰各種新的嘗試,希望藉由這張專輯以及我熟悉擅長的 OBOE ,讓這片土地上的朋友進一步認識我、喜歡我、進而認同我的音樂。

曲目介紹

1. 《庫普蘭之墓前奏曲》 Le Tombeau de Couperin-prelude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高難度OBOE炫技名曲

2. 《春泉之歌》 Spring Water OBOE與可愛童聲的溫馨獻禮

3. 《尋訪牧神的晨曦》 Searching Faun at Sunrise台灣第一部 水鹿生態紀錄片 《逐鹿蹤源》主題曲

4. 《來甦》 Lai-Su 排灣族古調,金曲獎「傳統藝術類最佳演唱」芮斯跨刀獻唱

5. 《寧靜部落》 Tranquil Tribe 排灣族古調2007新編版,人籟與器樂天籟的絕妙唱和

6. 《西西里安舞曲》 Sicilienne 佛瑞經典作品,日劇<交響情人夢>配樂

7. 《小小羊兒安心吃草》 Cantata No.208 “Sheep may safely graze” OBOE吹出優雅巴洛克風情向巴哈致敬

8. 《親愛的父親》 Mio Babbino Caro-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, 普契尼歌劇名作,電影<窗外有藍天>、<理性與感性>插曲

9. 《戈爾韋吹笛手》 Galway Piper 知名克爾特飲酒歌,OBOE與豎笛歡快鳴奏

10. 《綺想風入松》 Capriccio Pine Breeze 跨界鬼才范宗沛創意新作,當Lounge遇上北管戲曲